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张淑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张守义著家妹 童话故事中的人

2008-11-11 16:09:3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张守义
A-A+

  1:疾病缠身的人
  妹妹(淑敏)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时,雕塑课成绩最佳,立志从事雕塑创作。因她自幼体弱多病,无体力学习大型雕塑。从美院附中毕业后,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小型陶雕和泥塑艺术。淑敏在30余年从艺中,疾病和各种生活磨难,从未夺去过她手中的塑刀,本集中优秀制作,皆问世于作者困境之际。
  2:看烂了书的人
  淑敏的泥塑作品,多选题为世界各国文学戏剧名著,妹妹的书架上、案头和枕边都是看烂了的书,掉了皮的书,粘上泥土和颜色的书,还有滴上泪水的书。淑敏为英国女作家勃郎特的长篇小说《简爱》女主人公孤女简爱创作的形象,是受大家喜爱的作品:妹妹的同学,艺友画橱里立着简爱,报刊上发表最多的作品是简爱,展览会中,观赏作品,围着人最多的作品是简爱。我记忆中,妹妹看的最烂的书也是《简爱》。作者基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铸成的情感使泥土有了生命。故妹妹认为,她捏的泥人不适宜“当众表演”,尤其不接受洋人请出国门“当众表演”。
  3:给泥人加“彩”的人
  最古代的泥人是无色的,人发明了颜料之后,给泥人涂上色彩。淑敏在泥塑艺术创作中破规求异,在泥人身上加配各种材料:为美猴王王冠插上两根鸡毛,为天鹅湖舞蹈人穿上羽裙,选用大大小小窗帘铜环为女性的颈链和手镯,侠客佐罗手持一根银针为剑,少女身着各色织锦布条……….选用各种材料适量植于泥上,粗糙(不色)的泥土同五光十色的材质饰品,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各种艺术对比(虚与实、拙与巧、简与烦、明与暗……….是淑敏泥塑艺术风格之一
  4:拉长了泥人的人
  淑敏的泥人艺术风格还体现在人物的造型上,作者像厨师拉面,把泥条(人身)拉的长长的:有锥形、弓形、S形、瓶形………泥人身无足、手无指、脸无口鼻………以各式形体的动势传情。张仃教授在淑敏1980年泥塑艺术展的前言中写道:”…………她的造型,简单到极度,夸张到极限,……….”还有人称妹妹的小泥人是“人人都看得懂的抽象雕塑”
  5:童话故事中的人
  我和妹妹的童年是在承德附近的一个小县城度过的。每逢年节,县城里的灯会、庙会、风筝会………是乡下孩子们的天堂,在当时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节目,是在农闲时,外村农民艺人到我乡走街串巷的”扁担系“(民间土木偶戏)。扁担戏的舞台很简单,之用一条扁担挑担剧的行装。剧中人物造型和制作尤为土气;农民艺人选用高粱秆、道具和细木枝做人身,戏中人手摇杨树叶为扇,武士持铁钉相击,凤插鸡羽饰尾。布台下只一男子操演,粗音者,猪八戒、牛魔王商场,细语者,孙悟空、铁扇公主登台。唱词字字清晰,台下观众低声随唱。这一形声虚实与实对立互为相辅的小戏,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,我背着四岁的妹妹领着弟弟同一大群孩子整日尾随”扁担戏“跑遍县城大小街巷,日落方归。’扁担戏”的艺术魅力,在于具备及其概括的抽象语言,给观众丰富的艺术想象。妹妹的小泥人,在制作取材,创作中的夸张变形,重简删繁,逆道求新,以情为源之路,从童话故事的角度来看,是当年家乡“扁担戏”艺人赋予四岁妹妹的创作技艺。
 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张淑敏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